把握裝配式建筑發展大趨勢
——寫在《關于大力發展 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出臺之際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確立了健全標準規范體系、創新裝配式建筑設計和優化部品部件生產等八項主要任務。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陳宜明介紹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從內容來看,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基本涵蓋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發展所需的所有要素,部分要求直指近年來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痛點,業內人士拍手稱快。同時,從吹風會上也可以看出,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于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有著清晰的策略,對于目前面臨的問題也有著明確的解決方案和思路。可以說,《指導意見》的出臺,一方面給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先行地區、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另一方面也給在轉型升級面前猶疑不決的中小建筑企業指明了道路。當前,企業要明確的是,在宏觀經濟形勢要求和國家的大力推動之下,建筑業生產方式大變革的趨勢已然顯現。
認清“勢”——裝配式建筑推廣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紀就已經開啟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據悉,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采用現代化手段建造建筑的比例約80%,日本、美國均達到70%以上。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率不足7%,建筑產業現代化仍處于初級階段。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主要有3種:預制混凝土裝配式建筑(PC 建筑)——以混凝土預制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以及部分現澆而成的混凝土結構組合搭建起的建筑;鋼結構建筑——鋼結構為主體結構,結合工業化樓板及內外墻系統,形成完整的建筑體系,其優點是應用范圍廣、自重輕、節能環保;木結構裝配建筑——因資源和環境條件所限,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任重道遠。
根據規劃,我國將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而根據陳宜明的描述,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約為5%。要達到30%的目標,《指導意見》給出的方案是“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其余城市為鼓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陳宜明指出,三大城市群與常住人口超過300萬城市建筑業總產值和新建建筑竣工面積的占比超過50%,其規模和產值占全國的一半以上,這是確保30%目標實現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拋棄了以往“一刀切”的模式,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戰略。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東部沿海和各省會城市等地區將是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據點”,此后相繼出臺的扶持政策也將以這些地區、城市為主要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至2015年末,全國共有PC工廠104座、產業化基地56個,其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以山東、浙江、江蘇和上海等省市為主。同時,2015年新建PC工廠16座,工廠規模的增速在不斷加快。可以想象的是,從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不到5%,到實現30%的目標,在10年的時間跨度上,建筑業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做好規劃,方能抓住這次機遇。
鉆研“術”——裝配式建筑發展“瓶頸”待解
對于《指導意見》出臺,業內不少人士在欣喜之余,同時也表示了對其發展“瓶頸”短期內得不到解決的擔憂。
一是制度。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個建筑工業化相關政策規定,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針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詳細、系統的政策制度研究與制定仍然不足。在裝配式建筑發展中,地方主導、企業推進仍然是主要的發展方式。二是標準。《指導意見》提出了“健全標準規范體系”的要求,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成套國家標準、地方標準體系不健全,其發展的規模效應勢必受到阻礙。三是技術。在我國建筑業的發展中,傳統的技術體系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發展仍然以單項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主,有效、集成的現代化建筑技術的缺乏制約著裝配式建筑的整體發展。四是管理。建筑業生產方式的改變,需要新的創新管理理念與之相匹配,否則,企業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開展技術創新,但在工程實踐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項目總體質量、效益就會大打折扣。
在吹風會上,專家表示,要將裝配式建筑推向市場,在實際工作中,一要培育市場需求,二要保障市場的供給,三要有與裝配式建造方式相適應的技術、管理人才。筆者認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其必須與行業市場化發展道路相契合,其對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要求更高。這也是近年來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密集出臺建筑業改革政策和措施的主要背景。在《中國制造2025》的指引下,建筑業必將被納入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屆時,裝配式建筑發展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善用“道”——充分利用裝配式建筑補貼政策
與之前裝配式建筑發展以部分地區、個別企業為示范不同,未來,裝配式建筑將在各地開花。據統計,目前,已有30多個省市通過各種手段,加快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步伐。
一是采取強制性要求,如上海市等。上海市要求,2016年,外環線以內符合條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超過50%,2017年起外環以外在50%的基礎上逐年增加。
二是立法保障建筑工業化,如浙江省等。近日,浙江省印發了《關于推進綠色建筑和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政府投資工程全面應用裝配式技術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全部實施裝配式建筑”等要求。
三是出臺補貼政策,如河北省等。其從信貸政策支持、建筑面積、退還基金等方面對采用建筑產業化方式建設的項目予以補貼。此外,對裝配率達到一定標準的項目,上海市、福建省均制定了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的扶持政策。
2015年以來,建筑業整體呈現出下滑趨勢,部分中小型企業面臨著無單可接的局面,這無疑給轉型升級中的行業企業增加了難度,個別企業對裝配式建筑產生了抵觸情緒。事實上,應該看到的是,生產方式的變革,其基礎仍在于企業思維方式的變革,只有順應趨勢、利用趨勢,企業才能看到未來的發展。